与史志印刷,年鉴印刷有关的部分常用术语
1.开本:版面的大小称为开本,开本以全张纸为计算单位,每全张纸裁切和折叠多少小张就称多少开本。我国习惯上对开本的命名是以几何级数来命名的,如16开本、32开本、64开本等。
2.P数:英文Page(页码)的简写。
3.对开:全开纸从中裁一刀均分为二,其1/2为对开。
4.印张:一本书刊所用纸张数量的计量单位。以单张对开纸印刷两面为一个印张。
5.版心:书刊等每个版面排印文字、图片的部分。
6.出血位:底色或图片超过裁切线的位置叫出血位。
7.跨页:将图片或文字放大并使其横跨两个页面以上。
8.胶版纸:印刷纸质的一种,纸张表面没有涂布层。
9.有光铜版纸:印刷纸质的一种,表面有涂布层,并且有光泽,多用于彩色宣传品印刷。
10.无光铜版纸:印刷纸质的一种,香港等地区习惯称哑粉纸,表面涂布层经过哑光处理,多用于彩色宣传品印刷。
11.令:英文Ream的音译,是衡量纸张数量的单位(1令等于500张)。
12.克数:衡量纸张厚度的指标,指每的重量。印刷用纸低一般为25克,而超过250克通常叫纸板或板纸。
13.分色:把彩色原稿分解成各单色版(即青、黄、品红和黑色)的过程。
14.电子分色:用电子扫描方式将彩色原稿分解成各单色版的过程,常简称为电分。
15.套印:两色以上印刷时,各分色版图文能达到和保持位置准确的套合。
16.打样:指在与印刷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把用原版晒制好的印版,安装在打样机上,进行印刷,得到样张,以供校对、审验用的过程。
17.偏色:指画面上的颜色失去平衡,偏向某种颜色。印刷品出现偏色的原因,一是分色片的三原色没有掌握平衡,二是印刷中三原色油墨用量失去平衡。
18.漏白:印刷用纸多为白色,印刷或制版时,连接的色不密合,露出白纸底色。
19.菲林片:英文Film的音译,指通过照排机转移印刷品电子文件的透明胶片,用于印刷晒版。
20.出片:用电子文件输出菲林片的过程。
21.拼版:把要印刷的页面根据其折页方式按页码顺序排列在一起,其大小由印刷幅面及印刷纸张的大小来定。拼版可分为零件拼版和书刊拼版两种。
22.平版印刷:使油墨从只接受油墨的平滑版面区域转移到承印物上。由于平版载体多为橡皮滚筒,通常称为胶版印刷,简称胶印。
23.凸版印刷:利用与印章相同的原理,使油墨从凸起的图像版面转移到承印物上。
24.凹版印刷:使油墨从刻在光滑金属版面上的着墨孔或凹槽中转移到承印物上。
25.丝网印刷:利用孔状模版来控制油墨,使油墨漏印到承印物上。
26.四色胶印:用黄、品红、青和墨四种分色版经油墨叠印后得到与原稿色彩基本相同的承印物的一种胶印方式。
27.双面印:用两块不同的印版,在同一承印物上同时完成正面和反面的印刷。
28.印前:指印刷前期的工作,一般指设计、制作、排版、出片等。
29.印中:指印刷中期的工作,通过印刷机印刷出成品的过程。
30.印后:指印刷后期的工作,一般指印刷品的后加工,包括装订、烫金、凸凹、压纹、过塑、压线、裁切、模切、糊袋、装裱、包装等。